分裂情感性障碍(SA)、双相障碍 I 型伴精神病性症状(BDp)与精神分裂症(SZ)的比较
分裂情感性障碍(SA)、双相障碍 I 型伴精神病性症状(BDp)与精神分裂症(SZ)均存在精神病性特质,但三者之间的疾病分类学界线并不明确。来自哈佛医学院等多家机构的研究者试图通过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对上述三种精神病性障碍进行比较,该研究于6月11日在线发表于《斯堪的纳维亚精神病学学报》。
研究者共纳入了来自8个国际协作研究中心的2,269名受试者,这些个体均符合DSM-IV-TR诊断标准,且存在精神病性特征,其中BDp患者1435人,SZ患者463人,SA患者371人。研究者确定了用于比较的12个特征,包括5个人口学因素:性别、当前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及婚姻状态;以及7个临床因素:双相障碍家族史、环形心境或情感高涨性气质、发病年龄、与发病相关的应激原、物质滥用、自杀行为及观念、仅有自杀行为。研究者对三种疾病进行了两两比较。
左侧从上至下:女性比例、当前年龄、发病年龄、高中以上学历、曾结婚、雇佣状态
右侧从上至下:BD家族史、发作应激原、环形/情感高涨性气质、物质滥用、自杀行为/观念、自杀行为
横线:BDp 斜线:SA 黑色:SZ
研究者发现:
△ 双变量比较显示,就12个因素中的11个而言,SA均介于BDp及SZ之间,仅发作应激源除外;
△ SA与BDp和SZ均存在9个特征的差异;其中,SA与BDp在教育程度、自杀观念及行为方面表现类似,与SZ在教育程度、发作应激原及物质滥用方面表现类似;
△ SZ与BDp的所有12个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
△ Meta分析比较显示,就10个分类学因素而言,SA与SZ和BDp的差异相似;而最大的差异仍出现于SZ与BDp之间;
△ 多变量模型显示,BDp与SZ于8个因素上存在独立显著的差异,SA与SZ于5个因素上存在差异,而BDp与SA于3个因素上存在差异;
△ 与社交、人际及职业转归相关的因素方面,BDp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者得到结论:SA在多个因素上一致介于BDp和SZ之间;就病况及残疾程度而言,BDp是相对最轻的,SA居中,SZ最重。功能水平尤其是婚姻及雇佣状态方面,BDp相对较高,而SZ的发病年龄最早。然而,如何在疾病分类学上区别主要的精神病性障碍,这一古老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文献索引:Tondo et al. Comparison of psychotic bipolar disorder,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and schizophrenia:an international, multisite study,Acta Psychiatr Scand published online: 11 JUN 2015转自医脉通(配图/王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