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Psych:如何减少热门地点的自杀行为?
研究要点:
发生于自杀热门地点的自杀致死性及媒体关注度较高,可能引发效仿,并损害目击者的精神健康,故应引起重视;
仅仅是限制这些热门场所的进入,即可使自杀数量减少超过90%以上。 |
自杀热门地点指那些常用于自杀的地点场所,通常是具体可接近的公共场所,如著名的旧金山金门大桥。这些热门地点为自杀提供了方式,例如高坠,或提供了一个与外界隔绝、不受打扰的场合。虽然这些地点所发生的自杀行为仅占自杀总数的一小部分,但一旦发生几乎必死无疑,且可能吸引媒体关注并引发效仿,对目击者的精神健康也具有显著危害性,因而须加以重视。
目前,人们已引进了多种干预措施,旨在预防这些地点的自杀行为,但其有效性证据仍有待强化。一项9月22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的Jane Pirkis教授等试图首次通过meta分析手段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结果显示:仅仅是在诸如大桥或悬崖处设置路障或安全网,以限制这些场所的进入,即可使自杀数量减少超过90%之多。
研究者针对Medline、PsycINFO及Scopus展开了系统检索,以评估以下三类干预措施对热门地点自杀数量的影响:
▲ 限制进入场所:设置路障、安全网等;
▲ 鼓励个体寻求帮助:设置相关提示及危机干预电话;
▲ 增加第三方干预的可能性:利用闭路电视或自杀巡逻人员等提高警戒程度。
研究共纳入了18项研究中的23篇文章。去除其中一个离群值后:
★ 与其他方式联用时,限制进入这些场所可使每年自杀数量下降90%以上(IRR 0·09, 95% CI 0·03–0·27; p<0·0001),而鼓励个体寻求帮助(0·49, 95% CI 0·29–0·83; p=0·0086)及增加第三方干预的可能性(0·53, 95% CI 0·31–0·89; p=0·0155)均可使自杀数量下降一半左右;
★ 若仅仅纳入那些单纯评估一种特定干预手段的研究,限制进入场所对自杀的预防效应更加显著(0·07, 95% CI 0·02–0·19; p<0·0001),而鼓励个体寻求帮助可使自杀数量减少60%以上(0·39, 95% CI 0·19–0·80; p=0·0101)。
Jane Pirkis等认为,虽然限制进入可能导致真正决绝的个体更换自杀场所,但总体来看,此举仍然可有效预防个体以同样方式自杀。关键在于,上述干预手段可形成互补,给个体重新考虑自身行为的时间,并为其他人争取干预时机。
随刊评论中,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疗中心的Eric Caine博士指出,诸如阻碍个体进入这些场所的努力应作为地区或国家性自杀预防计划中的一个组分,而考虑周全、谨慎实施的全盘干预策略或可持续产生可测定的积极效应。
文献索引:Jane Pirkis et al.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suicides at suicide hotspo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22 September 2015; Eric D Caine. Cooling suicide hotspots. Lancet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22 September 2015;医脉通(配图/王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