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血脑屏障:西酞普兰表现如何?
研究要点:
西酞普兰的血药浓度与脑脊液中的浓度呈“近乎完美”的强相关性;
调整血浆蛋白结合率后,西酞普兰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显著高于血药浓度,这一特性为充分发挥临床疗效提供了药物代谢动力学保障。 |
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必须首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并抵达作用位点,方可发挥治疗效应。然而,不同药物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大相径庭。这一特性的差异可能导致疗效的差异。
一项12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临床精神药理学》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的一组研究者探讨了西酞普兰,一种强效及高选择性的SSRI,及其代谢产物去甲西酞普兰(DCT)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本项研究共纳入了18名接受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这些受试者年龄为28-84岁,分别罹患器质性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分离(转换)性障碍等,西酞普兰的剂量为10-40mg/d。研究者测定了这些受试者外周血及腰穿所采集的脑脊液(CSF)中,西酞普兰及DCT的浓度水平及其与服药剂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
西酞普兰血药浓度(横轴)与CSF浓度(纵轴)之间的相关性(Paulzen M. et al. 2015)
★ 西酞普兰和DCT在CSF中的浓度与每日给药剂量并不相关;然而,西酞普兰在外周血中的浓度与CSF浓度呈几乎完美(“almost perfect”)的强相关性(P< 0.001),提示相比于优化剂量,血药浓度监测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更为明确。
★ 不同受试者西酞普兰CSF/外周血浓度比值有所差异(0.14-0.86, 平均0.35, SD 0.16);校正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因素后,CSF浓度较未结合药物在外周血中的浓度高77%(1.77, 0.68-4,29),提示西酞普兰易于由外周血进入CSF中,且机制上易进或难出,使药物得以在CSF中停留一段时间,以发挥疗效。
今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中,文拉法辛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文拉法辛的CSF/外周血浓度比值分别为0.74和0.88。然而,这两种成分的分子量均小于西酞普兰,而血浆蛋白结合率也显著低于西酞普兰(30%和27% vs. 80%)。综合考虑,西酞普兰的亲脂性及穿越CSF的能力较为可观。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者指出:西酞普兰拥有较强的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进而实现作用位点的高血药浓度。上述特性对该药临床疗效的发挥做出了贡献。
文献索引:Paulzen M. et al., Measuring citalopram in blood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vealing a distribution pattern that differs from other antidepressants. Int Clin Psychopharmacol. 2015 Dec 8. [Epub ahead of print]
医脉通编译(配图/王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