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P:丁丙诺啡或成为严重自杀倾向“救命药”
研究要点:
短期使用极低剂量的丁丙诺啡舌下制剂可显著改善严重自杀倾向,总体耐受性良好,且不造成滥用。 |
针对院外患者的自杀意念及行为,目前尚无快速起效的药物治疗手段。自杀倾向与精神痛(mental pain)相关,而后者又经由内源性阿片介导,这一事实也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洞见。一项12月1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一组研究者探讨了舌下给予极低剂量丁丙诺啡针对严重自杀观念的疗效。
该研究采用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设计,所纳入的受试者来自以色列的4所医疗机构,年龄介于18-65岁之间,Beck自杀意念量表得分≥11分且持续超过1周;既往有阿片滥用史、近2年存在酒药滥用或苯二氮?依赖史者被排除在外。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研究者将这些受试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入极低剂量丁丙诺啡组或安慰剂组,起始剂量为0.1或0.2mg/d,最高可加量至0.8mg/d。研究主要转归为治疗4周后自杀观念的变化,所使用的评定工具为Beck自杀意念量表。
共有88名患者接受了随机化,其中丁丙诺啡组57人,安慰剂组31人。这些受试者的自杀倾向较为严重,Beck自杀意念量表基线平均得分为19.7分,64.5%的受试者曾尝试自杀;超过半数(56.8%)符合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这也反映在治疗第1周的高脱落率(29.5%)上。
结果显示:
Beck自杀意念量表减分情况;绿色为安慰剂组,橙色为丁丙诺啡组(Yovell Y et al. 2015)
*:p<0.05 **:p<0.01
★ 主要转归、Beck自杀意念量表减分方面,丁丙诺啡组(n=40)显著优于安慰剂组(n=22),这一效应在治疗2周后(平均差-4.3, 95% CI=-8.5, -0.2)及治疗4周后(-7.1, 95% CI=-12.0, -2.3)均有统计学意义,如上图;
★ 当前使用抗抑郁药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均不影响丁丙诺啡的疗效;
★ 包括自杀可能性量表及Beck抑郁量表在内的次要转归方面,相比于安慰剂组,丁丙诺啡组同样具有统计学或数值上的优势;
★ 丁丙诺啡组报告疲劳、恶心、口干及便秘的比例高于安慰剂组;尽管发生率较高,但丁丙诺啡总体耐受性仍良好,两组因不良反应脱落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2.8%和16.1%,主要原因为恶心、头痛和头晕;
★ 研究结束时,治疗药物均为骤停,无逐渐减停过程。所有受试者在1周后的复诊时均否认出现戒断症状,自杀倾向也未见反弹。
研究者指出,上述研究显示,限时短期使用极低剂量的丁丙诺啡舌下制剂可显著改善患者严重的自杀意念,且不造成物质滥用。之所以未出现戒断症状,可能与使用时长较短及剂量较低相关;作为一种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用于治疗疼痛时,丁丙诺啡在中国说明书中的用法为“每次0.2-0.8mg,每隔6-8小时一次”。无论如何,人们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这一实验性疗法的疗效、安全性、剂量及适宜人群。
文献索引:Yovell Y et al. Ultra-Low-Dose Buprenorphine as a Time-Limited Treatment for Severe Suicidal Ide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Psychiatry. 2015 Dec 18:appiajp201515040535. [Epub ahead of print]
医脉通编译